祝融胜共工的历史典故
人物简介
【祝融】是三皇五帝时期夏官火正的正式名称,与大司马同义。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祝融都被后人尊为火神、灶神。
作为一个氏族名称,祝融氏也有着多元的起源。历史上有颛顼氏的祝融氏和炎帝氏的祝融氏。姓氏多种多样。
1:夏官祝融荣光,黄帝,炎帝后裔,南方灶神、火神。
2:颛顼的孙重黎,就是高辛氏的霍正主,成为北方人的灶神。
三:《史记》子:颛顼之孙武惠继帝库诛重黎之后,以祝融的身份回到霍政。
4:尧帝时期,祝融的官号被废,改名为司马。商朝的始祖名叫火政大司马,是商人的火神。
《晋书》有这样的记载:“高阳帝的儿子崇礼是‘夏官祝融’。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,祝融是夏官的正式名字。除了《晋书》之外,《左传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:祝融是夏观的正式名称。《左传.昭公二十九年》曰:“武正曰巨芒,火曰祝融,金曰飘手,水曰玄冥,土曰后土。其中木征为春官,火征为夏官,金征为秋官,水征为冬官。所以,当《左传》说霍正是祝融时,就意味着夏观的正式名字是祝融。 《史记.楚世家》曰:崇礼若居火正位,名祝融,武惠若居火正位,名祝融。朱荣,楚国开国之君,本名吴惠,因火官身份被皇帝封为朱荣。
历史上之所以有祝融与共工之战,是因为祝融是下关的正式名称,下关是兵部。
【共工】是氏族名称,又称共工氏。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,掌管洪水。中国古书《列子》中记载,相传共工与火神祝融一直不和。由于“水火不相容”,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。最终共工失败,触怒了不周山。另一种说法是,共工是黄帝时期轩辕后裔的部落名称。共工、寰斗、三苗、鲧并入四害。
祝融胜共工
远古时期,世界荒凉,只有很多森林。人们吃掉被猎杀的动物,连毛和血。此时,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。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,名叫祝融。祝融心地善良,富有同情心。当他看到人们生吃动物时,他就传火并教人们如何使用火。人们从光之宫取了火,把野兽放在火上烤了再吃。这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还能防止他们生病。因此,大家都崇拜火神祝融。
这得罪了水神共工。共工生活在东海,性情残忍。他说:“这个世界真是可恨,水和火都是人生活所需要的东西,为什么你们只尊火神而不尊水神呢?”他的愤怒变成了嫉妒,最终他与火神展开了战斗。
宫公离率领水族,攻打祝融居住的光明宫。他熄灭了光明宫周围常年不灭的圣火,大地彻底陷入黑暗。这激怒了火神祝融,他出来与火龙战斗。巨龙全身发光,火焰冲天,照亮了大地。光之殿内的神火重新燃起。
水神共工没能扑灭神火,一怒之下,从四面八方带来了水,淹没了这座山,把水直接浇在祝融和他骑的火龙身上。然而水往低处流,洪水一退,神火又燃烧起来。祝融骑着火龙,带着熊熊的火焰向共工冲去。长长的火舌将共工烧死。共工抵挡不住,退入海中。祝融骑着火龙直入大海。共工急忙再次逃往天边。回头一看,祝融已追上来,便撞到了不周山上,听到一声怒吼。一声巨响,步周山被他撞倒了。不周山原本是一根撑天的柱子,上端支撑着天河。山体倒塌后,天空裂开了一个洞,天河里的水流到了地面上。结果,世界发生了一场大灾难。
1。元旦的历史典故
2。励志历史典故
3。著名历史典故
4。曹操的历史典故
5。引尾涂料中的历史典故
6。赵州桥的历史典故
7。历史典故和故事
8。历史典故:有病忌讳,不医
9。读历史典故